close

最近在看葛老的新書:我們的新世界

葛林斯潘,美國前任聯準會主席。

這本書應該是葛老的自傳、回憶錄兼論述未來展望的大集合吧?!

雖然目前只讀了前三章。。但是卻有一種欲罷不能要繼續讀下去的慾望

在所閱讀的章節裡,看到一位經濟學家的養成

一個令我覺得很奇妙的養成背景,一個全然不同於台灣傳統學者的養成背景

很難想像葛老一開始對未來的理想是進入樂團吧?!(實際上,他也參加過)

不過或許是受到其父親的影響(葛爸爸在華爾街工作)

葛老對於數字的敏感度,較一般人來得高,因而為日後進入商學院埋下伏筆。

完全的破壞 VS 完全的建設

二次大戰後,政府在經濟上遭逢許多的難題

為制訂適宜的政策,使得經濟學成了顯學

而一些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各項經濟指數以及計量模型也隨之發展

不免感慨。。計量經濟根本是個小娃娃。。哈哈

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!!

政策的擬定,是動一髮而牽全身的

但弔詭的是,政策背後卻又受到制訂者基本信仰的影響

就經濟政策而言,古典經濟與凱因斯就大異其趣

但是一旦把角力場擺在現實社會時,這輸贏也太!@#$%了吧?

或許是我想太多了。。。但是很難不會有這種想法

WELL。。先這樣吧。。等全部看完再說囉!呵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貝樂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